越冬温室栽培西葫芦要点:养好根、控好温、不要湿、促壮棵、叶要厚、防早衰、达高产。
一、品种选择
应选用耐寒、抗病、高产、早熟、品质好,的品种,常用的理想品种有越冬518、尚优西尔贝、卡曼、越冬118等等。
这几年种植耐寒西葫芦,一部分农户为了赶茬口直接从苗厂定苗,还有一部分农户是催芽后直接点芽子,还有一部分农户自己有苗。我们重点介绍一下育苗的问题。
二、培育壮苗,适时播种
种植时间时间一般的10月前后中旬为宜。也可采用嫁接育苗,因为嫁接育苗能增强根系发育,提高西葫芦越冬抗低温的能力,后期发病轻,增产潜力大。
西葫芦种子先在晴天晒1~2天,在搪瓷盆中加入55℃的热水,边放种子边搅拌,直到水温降至30℃,浸种4~5小时,洗净种皮后在25℃条件下催芽,24小时见芽即可播种,播种时覆土厚度为2cm。出苗前保持较高温度,出苗后白天保持20~25℃,夜间13~14℃,以利通风炼苗。若采用嫁接育苗,当西葫芦子叶开时,播种南瓜种子,出苗前保持25~30℃,地温20℃左右。当南瓜的第一真叶出现至未展开前,进行嫁接。嫁接苗3叶1心时即可定植。
三、定植
定植时期以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为宜。定植前施足肥料,精细整地,采用双行高垄栽培,垄高15cm,垄向多为南北走向,双垄为60cm和80cm的大小行,株距为60~70cm,每亩栽1000株左右,栽后覆盖地膜。
四、定植后的管理
4.1温度 定植后为加快缓苗,需提高棚温,白天保持20~25℃,夜间18~20℃,3~4天即可缓苗。缓苗后至结瓜前白天保持20~25℃,夜间12~15℃,结瓜期温度在25~28℃。
4.2水分 此时外界气温已较低,所以定植水要选择晴暖天气的上午浇水,浇水后稍提棚温,利于缓苗、通风排湿。这一水对秧苗结瓜前的生长量影响很大,要求浇水充足,以备寒冬所用。一直到立春前后浇水次数较少,若冬季温度偏高或土壤干旱,进入结瓜期后可在晴天浇水,但浇水量不宜太大。原则上浇水后保持10℃以上地温,因此浇水一般用地下水,而尽量不用河、沟中的冰冻水浇地,以免地温过低造成危害。
4.3植株调整 日光棚室西葫芦越冬栽培,生育期较长,西葫芦叶面积大,吊蔓摘叶打杈是越冬高产栽培的一项重要措施。西葫芦瓜蔓长到20cm时,要及时吊蔓。打老叶通常在根瓜采收后,将下部生长30~40天以上的老叶陆续从叶柄上去掉。去掉老叶时不要用手从基部或叶柄处掐断,以防病菌从伤口侵染,甚至造成茎部发病。如果老叶去掉不及时,往往会因营养消耗过多造成早衰,植株也易侵染白粉病等。
西葫芦在结瓜以后易从叶腋内萌生侧芽,生出新的小叶和雌花,这些雌花不宜坐瓜,即便坐住果实也长不大或出现畸形瓜,因而影响到瓜的商品性和经济效益,所以,要及时打杈,疏除畸形瓜和病残瓜,防止过多地消耗养分。
4.4光照 西葫芦喜高温和强光,深冬季节光照时数短,光照弱,可采用一切增光措施,如清扫棚膜、摘叶、吊蔓、在后墙上挂反光幕等。
4.5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西葫芦开花前,如果秧苗营养生长过于旺盛或徒长,可使用农人【叶绿素】促进植株协调生长,使西葫芦秧苗健壮生长。当雌花开放时,每天上午9~10时,用【西葫芦免点花坐果灵】整株喷施,促进坐果,膨果,8-12天喷施一次(看温度调节间隔时间长短);人工授粉:用25-30mg/kg的 2.4-D涂抹雌蕊柱头或者用人推出的“一抹长”用毛笔抹瓜条。与追肥相结合,促使幼瓜迅速增长。根瓜长到10cm时,结合浇水施肥,以后每采收一茬瓜,追肥一次,结瓜后期应减少浇水和追肥。
五、病虫害防治
塑料日光棚室越冬栽培西葫芦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灰霉病、白粉病、病毒病、蚜虫、白粉虱等,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。灰霉病可用农人的【灰霉特效】或1000倍杀毒矾,或2000倍液速克灵,或1500倍液50%的扑海因,5~6天喷1次,连喷2~3次。白粉病可用【白粉特效组合】或20%粉锈宁乳剂2000倍液,或50%硫悬浮液300倍液,或甲基托布津600倍液等防治,每隔7~10天喷1次,连喷2~3次,几种药剂交替使用效果较好。病毒病应选抗病品种和无病毒种子;并进行消毒和防治蚜虫。蚜虫和白粉虱防治,蚜虫主要用40%乐果乳剂,或20%灭扫利乳剂,或50%辟蚜雾可湿性乳剂2000倍液,每隔7~10天喷1次,交替使用,连喷2~3次;白粉虱可采用2.5%功夫乳油5000倍液,或20%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等进行防治。
六、采收
1、一般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采收根瓜,根瓜采收宜早,0.25kg即可上市,以免赘秧影响第2、3个瓜的坐瓜和生长。
2、后期适当迟采,以增加单瓜重量。
要点:
1、进入采瓜期后一定注意养根,一般两次或者三次浇水加一次生根剂。从而达到根深叶茂的效果。
2.进入采瓜期后每次喷施坐果灵时建议复配一代农人的“增绿顺直灵”以达到瓜条长而绿,膨瓜快产量高的效果。
耐寒性好、瓜码密、产量高
越冬518优势:不受温度影响瓜条颜色一直翠绿油亮,膨瓜速度快!
此篇文章仅供参考,请各位种植朋友们根据所在地区环境,结合当地土壤和气候等条件,选择科学种植及管理方法,感谢您的关注。